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年第6期
编号:12615062
亲和色谱应用于天然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第6期
     [摘要]亲和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利用固定相的结合特性来分离分子的色谱方法。利用化合物和固定相表面之间的某种特异性亲和力,将目标化合物从大量无亲和活性的化合物中分离出来。该方法可同时进行色谱分离和活性筛选,作为一种高通量筛选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活性药物的筛选。该文主要针对亲和色谱的发展历史、筛选技术类型及其在天然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以期更好地发挥亲和色谱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关键词]亲和色谱;筛选;天然药物;细胞膜色谱;脂筏色谱

    Progresses in screening active compounds from herbal

    medicine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FENG Ying-shu/1, TONG Shan-shan/1, XU Xi-ming/1, YU Jiang-nan1,2*
, 百拇医药
    (1.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s a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separating molecules using th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ionary phase with potential drug molecules. This method can be performed as a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method and a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method to screen a variety of active drug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screening technology of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application of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n screening bio-active compounds in herbal medicines, and then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order to broaden applications of th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n drug screening.
, 百拇医药
    [Key words]affinity chromatography; screening; herbal medicines; 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lipid raft stationary phase chromatography

    doi:10.4268/cjcmm20150609

    中药种类众多,配伍复杂,而有效成分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成分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应用传统的天然药物分离提取方法,即先对其成分进行分离,再结合药理药效试验筛选其中特定的有效成分的方法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周期长,且命中率相对较低。将化合物分离鉴定手段与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相结合,可以直接对天然药物的提取组分进行分离并在线活性检测,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天然药物活性筛选速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作用机制,以保证研究目标的准确性。

, http://www.100md.com     亲和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利用固定相的结合特性来分离分子的色谱方法[1]。在亲和色谱中,将能与潜在药物(配体)特异结合的物质(配基)固定于色谱填料上,制备色谱柱,混合物经过色谱柱时,能与固定相产生特异结合的物质将在色谱柱上发生保留行为,从而实现混合物间以亲和性为基础的分离。中药提取物可不经过分离步骤,直接在相应的亲和色谱上完成筛选工作。并且药物在亲和色谱模型上的的保留特性(保留时间或容量因子)与药物的活性显著相关。本文主要针对亲和色谱的发展历史、筛选技术类型及其在天然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1亲和色谱的发展历史

    亲和色谱的发展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2],现已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纯化,以及筛选和鉴定。早在1910年,德国药理学家Starkenstein将蔗糖酶抗体吸附在高岭土上,研究了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为亲和色谱的萌芽。1924年,俄罗斯学者Engelhardt提出了“固定化配体原理”,作为分离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为亲和色谱分离方法的根本。随后的60年间,人们相继使用亲和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淀粉酶、抗体等,在此期间,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琼脂糖、苯乙烯树脂等基体材料以及各种配基的固定化方法的出现,亲和色谱技术飞速发展。1968年,美国药理学家Cuatrecases和Wilchek扩展了亲和配位体的范围,包括酶、抗原、抗体、激素、维生素、外源凝集素、糖蛋白、膜蛋白、病毒、细胞等,确立生物特效亲和色谱方法。1970年,Cuatrecases提出了“空间间隔臂”概念和方法,成功解决了配位体的立体可接受性问题。1972年,德国学者Wulff提出分子印迹色谱方法,进一步扩展了亲和色谱的应用,使得亲和色谱开始用于药物筛选研究。随后的30年间,共价色谱方法,染料配位色谱方法,电荷转移色谱方法,定位金属例子亲和色谱方法、包合配合物色谱方法相继提出。1978年瑞典学者Ohlson提出以大孔微粒硅胶作为载体的高效液相亲和色谱方法,使得亲和色谱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上述关于亲和色谱技术的发展虽然并非直接用于天然药物的筛选,但是其对现代药物筛选技术的建立、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百拇医药(冯颖淑 童珊珊 徐希明 余江南)
1 2 3 4 5 6 7下一页